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品牌营销栏目--->市场纵横-->详细内容
广告市场鱼龙混杂业内人士畅谈广告市场弊端
作者:佚名 日期:2002-1-6 字体:[大] [中] [小]
-
“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但是,如果当一个这样的广告人,出这样的广告,真的害死人。
一、偏离市场,不切实际
许多所谓的广告公司、广告创作人都喜欢“做”广告,凭空捏造,无中生有,完全背离了市场,亦将商家的产品信息抛诸脑后,为逞一时之能,满足一些自我炫耀的创作欲望,纯粹为了创意而创意,纵使广告画面构图优美,煽情催泪,但却让观众看了以后不知所云,更不知道卖的是什么广告,忽略了广告宣传的最根本目的——进行具有实效的产品促销宣传。这种广告的存在,实在是对商家、对产品的一种极度不负责。
二、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林子大了,真是什么样的鸟都有。在大多数广告人还在营营役役努力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偌大的广告圈中,确实还存在许多令我们所齿冷的同行败类,以次充好,以假当真。自己不学无术,滥竽充数倒也罢了,好歹也在广告界胡混了那么些日子,算你能吹,能骗,有客户肯信你,这是你能耐;可是,就为多赚了那么一点昧心钱,就做出将一条胶片广告用磁带来拍这等事,这种手法也太低劣了吧。
三、胡蒙乱骗,盲无目的
现在什么都说有假,其实,广告也真该打打假了。这年头,挂羊头卖狗肉的多的是,一些广告人也是如此,嘴里说得一套套的,什么销售策略、广告策略、投放计划,说得比唱得还好听,这么一下花拳绣腿的瞎糊弄,还真有一些客户给他们蒙了,心甘情愿地掏出钱来按照这些所谓的“策略计划”。其实,那些策略早已不知用过多少个客户了,只要稍微改动一下字眼,都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又或是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初次提案上,提案成功,接过单子就马虎了事,其后所做的一切工作根本跟以前说的对不上号,这样货不对版、天花乱坠的做法,到底有没有实效,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了。
四、盲目压价,自相残杀
这市场本来就竞争激烈,广告人不但要跟客户斗智斗勇地谈判讲价,而且还要预防一些暗地里射过来的暗箭、冷箭,这些就是来自同行相互之间的盲目压价竞争,一些商家就为了省眼前一些差价,就看价不看质,殊不知,这样做不但残酷地加剧了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同时,也害了他们自己,别以为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缩减收费的最根本也就是缩减制作开支,演员、器材、场景,什么能省就省,本来要拍五、六次的镜头,拍一次就得过且过地通过了,这样做出来的广告质量如何,真是可想而知。
五、闭门造车,固步自封
“NB,老子就是天下第一”,不知道这是不是许多广告人的一种通病。当然,对自己充满自信是一件好事,往往许多人却将这种自信盲目膨胀,不理会市场需要,不了解消费趋向,只凭自己的感觉、经验做广告,在他们眼中,自己做的广告就是天下无敌,别人对他的善意提醒就是一通狗屁,还要端起一副内里行家的样子教训别人“你懂什么!”,不过,暂且奉告一句,广告是做给消费者看的,他们不懂,这广告做来有什么用。看来有句歌词得改改“不是因为这世界变得快,只是你还不明白”。
六、多重发包,层层卡进
相信不少商家都遇到过这样的局面:当初拍着胸口说什么都可以全盘搞掂的广告,到最后关头,总会因某些环节出了问题而卡壳,要再作修整,却毫无头绪,弄得个两头不到岸。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卡壳广告已经是不知道经过多少重发包的加工合成产物。一些所谓的广告人其实最符合实际的称呼应该是广告承包人,他们所要做的工作只是在在要做广告的商家面前将自己吹得无所不能,什么都可以一手包办,跟足全程。其实,他们很多只是将广告斩件转让,这个包给张三拍摄,那个包给李四剪辑,更有甚者,当他们拿到广告后转身就将整个广告又转发给别人代理、承包,他们只是从中收取差价回佣,也就是说,转包的人越多,真正投入到广告片中的资金就越少,钱给转了那么多个拐,自然越来越少,与之成正比的广告质量也就越不堪想象。
七、以貌取人,盲目跟风
说到现在,也应该换个角度聊聊我们尊贵的上帝吧。很多客户都有这样的通病,对规模大、名声响的广告公司都是一脸信赖,对规模小、名不经传的广告公司就视而不见,明知道大公司要比小公司贵上好几倍,也宁愿自动送上门让人砍,其实,小公司做的广告并不见得比大公司差,相对某些有名无实的大公司而言,他们真的价廉且物美,有时候真不知道,他们要的是广告的质量还是广告公司的名声。
八、立意不明,前后不一
一个好广告的诞生,其实不单是广告人和广告公司的功劳,其实客户的支持与配合也相当重要,但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就是,客户在发表创意指引的前期所说的要求和最后敲定的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大相径庭,如果说广告创作是广告公司与客户之间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我们不介意为此三番五次、通宵达旦的进行创意修改,但最怕的就是一些客户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广告想要是什么,做创意指引的时候“一切只看创意,看实效”的一番豪言壮语,让我们听得煞是窝心,可是,到了最后,推翻原定的方向,三删五改,将创意蹂躏得体无原肤的也是他们。
九、七嘴八舌,乱七八糟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时候,真正投资做广告的老板都不太愿意直接面对我们这些做广告,总喜欢通过他的下属对我们传达口喻,但偏偏这些人都有一些喜欢妄自猜测、词不达意的毛病,这些真伪不辩的话让我们如奉圣旨拿回去做创意指引,正确是否,就全凭运气了。当方案出来了,到比稿提案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例如老板亲戚朋友、学者专家之流的人出现,你一言我一语的,意见多多,所有的意见综合起来就是将广告变成一个大杂烩,结果,自然惨不忍睹。
十、比稿为名,偷稿为实
外资广告确实为我们本土广告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广告比稿,就是一个比较显著的例子。现在很多客户也学精了,每次广告招标总会邀约很多广告公司参加,市场竞争激烈,本着商品经济的原则,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就是有些客户也精得有点过了头,对外公开说是广告招标比稿,实质只是想借此机会,将广告公司的创意据为己有,偷取别人的脑汁智慧,最后,潇洒一句就将广告公司打发掉,当广告人还犹自埋怨自己学艺不精,招致落败的时候,却不想别人一分钱不花就已经偷窃了自己辛苦了几天几夜的稿子,还在掩着半边嘴偷笑呢 。